广东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启动实施 近8000万千瓦新能源将全面进入电力市场

Connor bitop交易所 2025-10-23 1 0

广东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启动实施 近8000万千瓦新能源将全面进入电力市场

2025年10月16日,广东省发布了《广东新能源增量项目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竞价规则》《广东省新能源发电项目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差价结算规则》,将全省风光项目“打包”送进市场:既能单独报量报价参与现货市场与中长期交易,也能聚合为发电类虚拟电厂参与现货市场与中长期交易,还能作为价格接受者参与现货市场。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的同时,建立“新能源项目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”,广东新能源电力交易正式进入“全电量、全方式、全周期”新阶段。

“风光”正好

广东风、光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越煤电

2025年4月起,广东风、光新能源超越煤电,成为省内装机规模最大的电源类型。截至2025年9月底,全省风、光新能源装机容量达7743万千瓦,同比增长50.5%。庞大的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完善的电力市场基础设施,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新能源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底气。

2022年12月,广东按下新能源“市场化”启动键,在南方区域范围内率先启动新能源试点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。2024年1月,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新能源全面进入市场。2025年1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《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,要求各地在2025年底前出台并实施具体方案。2025年9月19日,广东省发展改革委、广东省能源局正式发布《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》,明确2025年11月1日起全省新能源项目(风电、太阳能)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,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。

在不断刷新新能源装机纪录的同时,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(简称“广东电网”)高效协同的数字化并网服务体系,正把政策机遇、技术攻关和市场机制“拧成一股绳”,让每度绿电安全高效地“跑”进千家万户,风电、光伏、新型储能在广东地图上点缀出一片“绿色星河”。

面对近几年新能源并网持续走高的趋势,广东电网多措并举,不断优化新能源并网服务,保障新能源项目安全、高效、有序并网。同时,持续加强政企协同,引导新能源企业有序开发,简化并网服务流程,精简办理环节和资料,推广光伏电量日历线上查看、光伏账单远程推送等便捷服务,切实提升光伏项目客户服务体验。

展开全文

为服务新能源发电项目的电费高效结算,广东电网以业务数智化为抓手,创新构建“省级集中核算+地市分散复核”购电结算模式,打通“营销—交易—调度—财务”全链条数据线上化交互。

下一步,广东电网将持续优化新能源并网与入市服务,完善新型储能及虚拟电厂灵活参与市场机制,进一步提升系统调节能力,推动构建源网荷储协同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,助力广东实现“双碳”目标。

机制明确

广东新能源项目全面进入电力市场

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关键,是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,建立“新能源项目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”,并区分存量项目与增量项目,分别开展差价结算。对于存量项目,按照政策确定的电量和电价开展差价结算,其机制电价按照0.453元/千瓦时执行;对于增量项目,则通过竞价获取差价结算的电量和电价。无论存量或增量项目,其最终结算价格都会受到市场波动影响,与其机制电价将存在一定差异。机制电价本质是新能源项目收益的“锚点”,给存量项目保障回报,让增量项目竞价选优,激活“新动能”,推动产业和市场的良性循环。

“擂台”搭好了——6月1日后的增量项目同台竞价,价低者得。海上风电、分布式光伏项目可在预计投产前12个月内在政府安排的窗口期申报竞价,中标者能锁定14年(海上风电)或12年(光伏)的机制电价;未中标者则在市场中自由竞争,直到下次政府开放机制竞价窗口,新能源主体在参与竞价前要充分热身,做足准备。

“菜单”丰富了——电力用户可选择的绿电项目数量变多了,新能源绿证核发同步推动,广东电网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建立绿证核发、交易、应用、核销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,更好满足不同企业的绿色电力消费需求。

10月1日,广东电力交易中心的竞价登记系统已先期开放,截至国庆假期结束后第三天,已有5444个增量新能源项目完成“打卡”。随着10月首轮增量项目竞价鸣锣,南粤大地即将上演紧张而有序的“新能源电量排位赛”。

数据来源: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

评论